桐鄉情
曲指算來,我來桐鄉打工已有七個年頭了。在嘉名公司這二千五百多個日日夜夜里,感覺就象生活在夢中,夢,是那種甜蜜的夢。
我剛來嘉名的時候,公司的規模還不大,公司周圍的工業園區還是一片荒草。這些年我親眼見證了桐鄉的發展及嘉名的壯大,可以自豪地說嘉名的發展,也有我的一份付出與汗水。
在桐鄉生活的七年里,有一種內心深處的聲音,想把它寫出來。我的文化不高,寫不出華麗的詞藻,沒有動情的表達。最給力的究竟是什么呢?我不知道,也不想知道。只知道這里有我的夢、我的親人、我的妻子、兒女、有我的朋友。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。
一杯清茶、一支香煙、在夜深人靜時,任思緒飛揚……
記得一九九六年,我第一次老家河南外出打工,是內心滿懷希望來到廣州東莞市。那時候找一份工作真的是很難。在東莞找工作期間,由于沒有錢住旅社,晚上就睡在草地上。蚊叮蟲咬的滋味至今還記憶猶新。找工作的同時,還要躲避公安聯防隊查暫住證,一旦被查出沒有暫住證,就會被抓去坐牢,有老鄉保的,罰款二百元走人,沒有人保的送去裝木頭強制勞動一個月,遣送回原籍。我的很多老鄉都被抓去過,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。
后來,我找到了工作,工資卻很低,只有四百多元,還要被扣去暫時證費,勞動管理費,甚至還有衛生費。外出就更需處處小心,不然你的腳踏錯一步,就會被罰款二十元,說是踩踏了草坪,那可真好象沒有了人身自由。
當時的工作環境,宿舍的住宿條件都很差,廣東的夏天更是酷熱難耐,如果上夜班,白天根本無法入睡。工作一個不小心就會被炒魷魚。在東莞打工八年里我曾經十幾次被迫換工作,結果處處都是一樣的受氣。其實我們這些多數來自農村的打工者,都有農村人的淳樸和吃苦耐勞,可一年到頭的辛苦勞作,并不使自己和遠在貧窮農村的家庭富裕。不公平的原因在哪里,卻沒有人能找到答案。或者說,打工者的生活前景、前途,卻沒有人能指出一個正確的方向。
二OO四年,通過老鄉介紹,我展轉來到浙江嘉興的桐鄉市,很幸運的進入嘉名公司,打工的命運從此有了轉折性的變化。
綠遍原野白滿川,子規聲里雨如煙。鄉村桐鄉閑人少, 才了桑麻又插田。我來到桐鄉第一天就順利的成為嘉名公司的一員,并住進了裝有空調的宿舍。公司老板更是一位孺雅的商人,各部門的領導都是對員工和靄可親,當地百姓勤勞善良,公司很多的本地人也是同我們這些外地人一樣的上班,一樣的待遇,我們被當地政府和百姓稱之為新居民或新桐鄉人。
零四年底,我母親去世,當時我剛進廠沒有錢回家。車間領導借錢給我,讓我順利回家操辦了母親喪事,真是心存無限感激。我們車間主管對每一個員工更是關懷倍至,在管理上也是雷厲風行,賞罰分明,把車間管理得有條有理。下了班之后,我們還是好朋友,他雖然是本地人,但對我這個外來打工仔從來沒當作外人看。經常請我們吃飯,我們之間是無話不談。這些年我也不斷地把親戚、老鄉介紹到嘉名工作。老婆、兒女一家人都來了,我女兒還進入本地的小學讀書,學習成績非常好,每年都會拿回很多的榮譽證書。
上班賺錢,回家睡覺。這是許多外來打工者在城市的生活軌跡。可我不認同。記得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禪語:“吃飯就是吃飯,睡覺就是睡覺。”這句話我們不難理解。人活于世,一切都要隨遇而安,不能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,這山望著那山高,要學會知足與感恩。
我每當工休時,就會騎上單車到桐鄉的各地去看風景,去體會水鄉江南美麗,沿著鄉間的小路,將稻田、桑林和漁網一起撒入心里,讓江南的風,江南的水漣漪出城市人的情懷。
漫步于桐鄉縱橫的河道邊,佇立在大理石河欄旁,這些光滑的石板路,風景樹、假山、草地、小橋,經過桐鄉人和新居民那一雙雙粗糙的手,磊砌成了江南的一面鏡子,我深陷這美景之中,幾多的感慨和嘆息,隨著風蕩漾。
我們北方人都喜歡吃面食,我自小就喜歡吃家鄉的手搟面,并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學會了這個手工活,每逢工休,我就自己和面搟面,然后把搟好的疊起,快速下刀,切出又細又均勻的面條,在鍋中把面煮熟了澇出,用冷水撥一下,澆上特制的臊子,吃著那一個叫“美”吆。
合家歡樂的節日,包上家鄉的水餃,擺上滿滿一桌新做的豐盛年菜,全家喜氣洋洋圍坐一旁共吃團圓飯,有什么比此景更溫馨,家鄉的水餃更是獨有一種喜慶的味道,讓幸福的空氣在此時此刻肆意彌漫,盡情地享受這份溫馨大餐,讓精神升華,讓親情酣暢淋漓的流露。
(染整事業部 謝建甫)